国家工业密码|美味,为自己“带盐”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盐是老百姓口中不可替代的百味之源。
今天带来《国家工业密码》有声故事第三十三集《美味,为自己“带盐”》。
量大: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盐的生产流通是比较困难的。以1953年以前的内蒙古吉兰泰盐场为例,当时的生产方式落后,全凭人工采盐。老一代 盐工在这里住草棚、吃窝头、喝咸水,他们采盐靠的是手推小板车,一锹又一锹,一车又一车,一趟又一趟,非常辛苦。
上世纪50年代,国营吉兰泰盐场刚成立时,来自河北、山东、江苏、天津等国内海盐大省区的盐业工人组成会战大军在吉劳动场景。
来自河北、山东、江苏、天津等国内海盐大省区的盐业工人组成会战大军在吉劳动场景。
来自河北、山东、江苏、天津等国内海盐大省区的盐业工人组成会战大军在吉劳动场景。
军民在盐田的生产场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将红军困死在井冈山上,敌人在各个要道拦路设卡,企图阻断井冈山与外界的物资交换,尤其是食盐和药品。为了解决红军缺乏食盐的问题,当地群众千方百计把食盐送上山去——把盐藏在竹筒内、篮子底下、双层水桶底内等等办法……电影《闪闪的红星》里面,潘东子用棉衣浸湿盐水来送盐的故事就取材于这段时期的真实故事。
电影《闪闪的红星》剧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制盐业迅速发展起来,高效的机械化采盐代替了落后的人工采盐,食盐供给极大丰富。1965年开始,国家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吉兰泰盐场的机械化扩建,年产量从最开始的不到一万吨到1990年达到了150万吨。从此,先进的挖盐机代替了落后的手工生产,轰鸣的火车结束了骆驼运盐的历史。
食用盐生产基地
现如今,我国食用盐的产品结构情况是井矿盐占87%,海盐占10%,湖盐占3%。我们国家的井矿盐储量非常丰富,可以实现稳定的生产供应。作为世界上原盐产能和产量最大的国家,哪怕是产量占比最少的湖盐,用网友的话说,够全国吃一千年。其实这个说法不太对,因为绝对不止一千年。
以新疆玛纳斯盐湖为例,该盐湖面积超过550平方公里,可开采资源储量预计达10亿吨左右,湖盐裸露于地表,开采简单,这里采出来的盐纯天然、绿色、无添加,尤其是在微量元素检测过程中首次发现了硒元素,如果按照每人每天的推荐摄入量,也就是5克来计算,单是玛纳斯盐湖的盐,咱们14亿人吃600余年都吃不完。
玛纳斯盐湖
玛纳斯盐湖
玛纳斯盐湖
玛纳斯盐湖
质优:源头可溯,减盐不减咸
不仅产量遥遥领先,我国盐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食用盐有完备的产品质量管理和风险评估,源头可溯,可谓是buff叠满,为健康保驾护航。
在上个世纪,碘缺乏病流行较广泛且严重,1995年我国实施食盐加碘措施。作为我国盐行业的唯一央企,中盐集团扛起了改进食盐加碘技术,与普及碘盐的领军大旗。
其实,食盐加碘分为用碘化钾与用碘酸钾两种技术,您别看这只有一字之差,实际功效可大不相同。碘化钾比较“娇气”,一遇上高温高湿环境就扛不住,而我国曾经用的就是“娇气”的碘化钾。这样一来,即便是碘盐覆盖的地区也难以摆脱碘缺乏病,比如甲状腺肿大。后来,科研人员将目光投向碘酸钾,通过日夜努力他们逐渐掌握了碘酸钾的生产工艺。此后,我国仅用了5年时间就基本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的目标,大大提高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
小盐粒,关乎大民生;盐虽好,也不能过量。过量食用会增加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中盐集团成功研发了“减盐不减咸”的低钠盐,既 要显著减少钠含量,促进钠钾平衡,又要维持食盐口感,兼顾大众口味需求。也就是说,盐虽减,但风味不减!让咱们在吃饭的时候,不知不觉间身体就更加轻盈健康了。
低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