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蜜蜂汇智旗下
联系我们 / 18500214531

全盐产业信息网

全盐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全盐资讯 > 新闻快讯

莆田:白色盐田掘出绿色“肥料”

时间:2024-12-16 点击:38 【字体:

       莆田企业利用盐田固废生产土壤改良剂,实现盐田固废资源化、产业化、高值化利用。

       白色盐田掘出绿色“肥料”

       12月15日讯,在莆田盐场广袤的盐田尽头,有一处用大青石板垒成的两层小屋,质感沧桑可见年头。这里坐落着一家特殊的土壤改良剂制造企业,100平方米左右的简易厂房内,数名工人正在忙碌,设备开足马力生产春耕订单。

       莆田三湾环绕,浅海滩涂面积广、岸线平缓绵长,十分适合海盐晒制,素来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位于秀屿区东峤镇的莆田盐场,是中国盐业协会认定的全国首批“生态海盐生产基地”之一,年产海盐10万多吨,占全省近半产能。

       据统计,每产10万吨海盐就会伴生约1万吨的地毯状盐田藻垫,俗称藻皮。处理这些盐田衍生物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全省首家利用盐田固废生产土壤改良剂的企业,莆田市华大肥料有限公司通过变废为“肥”,实现盐田固废资源化、产业化、高值化利用,为盐田固废处置利用及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范例。

       盐田掘“金”

       莆田盐场至今仍沿袭着最传统的晒盐方式,以及“七步走水”等古法制盐技艺。在这里,来自台湾海峡的深层洁净海水经过一道道蒸发池,在风吹日晒中蒸发制卤,直至饱和析出结晶,成为雪白的海盐。

       在用于制卤的蒸发池底部,在沉降、结晶过程中还会产生其他伴生物,即藻类、细菌及一些原生动物在卤水环境中自然生长形成的地毯状盐田藻垫,俗称藻皮。作为海盐生产过程中最为“庞大”的副产物,若长期放任不管,它们就会吸收海水中的微生物从而“无限繁殖”,影响蒸发池的正常使用。

       今年50岁的林国楷是莆田市华大肥料有限公司负责人。他自小在盐田边生长,从记事起,家中的祖辈便在盐田上忙碌。林国楷回忆道,每隔两三年,盐场都要“大动干戈”集中清理藻皮等固废。

       “当时,藻皮都被周边村民取回用作农家肥,盐硝(一种矿物盐,同为盐田衍生物)则被用于铺路、围埂。”林国楷告诉记者,实际上,藻皮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改良剂,pH值呈弱碱性,风干破碎后为灰褐色泥土状,富含钙、镁、钾、氮等多种微量元素。加之藻皮本身易吸水,储水性强,是天然的保水剂、改良剂。

       1997年,林国楷利用在台企学习到的先进技术,在盐场一角租下空地,建厂房、搞实验,进军卤水化工行业,小试失败后又转向农业领域。经过近10年的不断探索,他终于凭借“海水脱氯制镁法”,成功将藻皮、盐硝制成天然土壤肥料,开辟盐田固废产业化利用的新路子。

       2007年,华大肥料联合福州大学启动省科技重点项目“采用新工艺高值化利用苦卤生产富含钙镁硫的作物专用肥”。其间,林国楷带着专业团队在全省各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发现以藻皮作肥,能在同等投入的条件下,明显提高作物产量、提升地力。项目在2009年通过验收,生产工艺达到当时国内领先水平。

       落地应用

       大雪时节,位于秀屿区平海镇江堤村的中天农业生产基地内,300多亩胡萝卜扎根沙地,向上冒出翠绿的生命力。

       莆田市中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从事各类无公害名优出口蔬菜生产和销售,在秀屿区等地拥有8个常年性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总面积超2400亩。

       中天农业生产基地每年要消耗5000吨的土壤改良剂。“华大肥料生产的这一产品,对于改善作物生长状况、抑制植物病害等效果显著,且当季就能见效,亩产明显提高。”中天农业负责人陈嘉雄说,如今,自己的基地一年要常态化亩施500千克土壤改良剂作基肥,相比之前,化肥、农药用量减半,总成本下降了5%。

       粉碎、过筛、配比、混合、加工……在华大肥料的生产车间内,4台打磨机器一天可以消耗50吨藻皮原料,生产100吨土壤改良剂,且整个生产过程为纯物理加工,不需复杂的大型设备,年可创造产值500万元。

       “比起传统以牡蛎壳、稻壳、秸秆为原料制成的土壤肥料,我们的加工过程能耗低、无污染物排放;同时,产品所含的微量元素更为丰富,还有海藻有机成分。”林国楷介绍,实验数据显示,使用土壤改良剂后,块茎类植物的产量提高20%、绿叶作物产量提高15%以上,同时改良了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状,土地的长期肥力得到提升。

       传承创新

       如今,林国楷的儿子林扬卿也在大学毕业后扎根盐场,成为一名“新农人”。这名年轻人自大学一年级起,便开始学习传统的海盐晒制技艺,还跟着工人到盐田里采收藻皮、盐硝。

       莆田盐场拥有1020万平方米盐田保护区,因面积太大,给前期人工采收作业带来不小挑战。林扬卿便引入无人机勘察,规划出最科学、省时的作业路线。长期以来,为保证海盐品质,盐场鲜少见到电气、燃油机械,加之盐田四周土质松软,中大型车辆、作业设备难以进场施工。林扬卿利用所学专业,设计了针对“软土”的千米拼接式轨道,配以纯电动轨道车、自改电动农耕机,让采收工人在广阔盐田间穿行自如,进一步压缩人力作业时长,真正实现“事半功倍”。

       “藻皮、盐硝通常在每年6月份前采收,就算是日出而作也需要干上大半年,给当地村民带来不少就业机会。”林扬卿告诉记者,通常工厂需要20多名工人,采收期间增加至近百人,一年可间接带动1000人次就业,每年为莆田盐场节约固废清理成本上百万元。

       近年来,借力省内各大科研院校,华大公司成功研制出利用海水制盐的副产物生产的改土调酸良剂、新型土壤调理剂。“通过其独特的化学反应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pH值,防止酸化,并起到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的作用,提升土壤肥力,增强作物的抗病性,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这一生产工艺是绿色经济的典型代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黄东风表示。

       “随着国家对可持续农业的政策支持,市场对高效、环保产品的需求增加,各类绿色土壤改良剂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林国楷说,当前,华大正在向农业农村部申办肥料登记证,未来将寻求合适的场地,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1850021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