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蜜蜂汇智旗下
联系我们 / 18500214531

全盐产业信息网

全盐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全盐资讯 > 新闻快讯

晒出穿越百年的“鲜咸”

时间:2024-07-29 点击:94 【字体:

       工人正在通过“活茬”将凝结在一起的盐块打开,以提高产量。 

  用最简单的物理方法,留下最纯粹的大海精华。营口“晒”盐,从古流传至今,靠的是盐工的辛勤与智慧,师傅和徒弟之间的手把手传承。曾经,盐场面积是整个营口市区面积的2倍之大,海盐已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标志之一。

  雨情就是命令,晒盐是典型的“靠天吃饭”

  7月16日,凌晨两点,营口盐业有限责任公司制盐场生产二组组长刘圣海的手机响了。“再有两小时要下雨了,快来!”电话那头制盐场生产厂长吕本勇急声催促。“好嘞!”伴随爽利的回答,刘圣海已起身下地,快速换好衣服直奔盐滩。

  对于这种“临时出门”,刘圣海和家人早已习惯,因为晒盐是典型的“靠天吃饭”,雨情就是命令。特别是二组所负责的结晶区,是出盐的最后一个环节,浓度是关键。一场10毫米的降水,相当于4天没有产量。必须赶在雨水来临前的一两个小时将盐田盖上塑料布。为此,公司还建立了气象台,要将降水时间具体到小时。

  “知道要下雨为什么不早盖?”面对记者的疑问,刘圣海耐心地解释,这个季节温度高,是盐结晶的高峰期,盖久了也会影响产量。

  刘圣海到达岗位时,吕本勇和几个同事已经忙碌起来。所谓盐田也叫盐滩,其实就是一片片长方形的“海”。海水引入后被泥土围起,大约四五十厘米深,每个池子约1700平方米大,一个班组9个人要负责至少24个结晶池子。这么大的池子,需要两个人从一边同时拉起与池子等宽的厚塑料,向另一边跑,到头了停住将塑料固定,再进行下一块。刘圣海马上找到队友加入工作。大约一个多小时,整片盐滩结晶区全都被盖住了,吕本勇才带着大伙进屋休息,此刻他们的上衣都湿透了。

  主要采用“天日晒法”,营口自古便是我国重要海盐产地

  “营口自古便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海盐产地之一。最早是煎炼,后来是晒盐。我们几个人都在这里干了30多年了,父辈就在这里工作,我们都是‘盐二代’。”吕本勇表示,他从18岁到盐场工作,和盐相处了大半辈子。晒是海水制盐性价比、技术含量均较高的方法。营口老边区盐滩可追溯至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营口海滩泥质坚实、气候晴朗少雨,晒制时间长,盐质味美色白,在清朝一直被指定为“贡盐”,并在《清盐法志》旗庄篇中有明确的记载。

  晒盐和种地一样,需要靠天吃饭,但更需要窍门和干劲。

  营口制海盐,主要采用“天日晒法”。古法制海盐主要是在近海的地方挖土沟,待海水涨潮时把海水引入沟内,再在沟旁由高到低筑造晒池7层或9层,待潮水退后,用柳兜将海水提升到最高层盐池中,注满晒之,然后放入第二层池,俗称“纳潮”。这样一层倒一池,待放到最后一池,由于水分被蒸发掉,则海水已浓,再趁天晴暴晒,即可结盐。现在“纳潮”已采用动力引水,但结晶池暴晒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对于有经验的盐工来说,只需一眼就能通过海水的颜色分辨其盐度的浓淡。时间长、浓度高的海水被称为“老卤”,在夏季的中午呈橙红色,而晒时短、浓度低的海水被称为“新卤”,刚兑过新卤的池子呈青绿色。这种颜色在秋季时会对调。“卤水的浓度需要把控在二十八九度,太老了苦,太新了结晶少。调卤也是各具特色,人人不同,每个盐工都有自己的习惯、技巧。有的班组一个结晶池一年能产400吨盐,有的则只有200多吨,收入也就不一样。”吕本勇表示。

  晒盐是个十分辛苦的工作,需要日复一日的赶浑、活茬。

  赶浑是用木头制成的“平”字形工具,将结晶过程中掺杂在里面的杂质翻起来、赶出去,提升盐的纯度。每个池子每三天至少要进行一次赶浑。活茬,则是一个工人用七八十斤的铁耙子,将已经结晶在一起的厚实盐块打开,犁成垄,这样能够结盐更快、更多面结晶,提高产量。每片盐田至少两天一次。再加上,每年从3月到九十月份的“超长晒期”,使得营口海盐具有结晶大、颜色白、纯度高、口感鲜的特点,享誉全国。

  而无论是赶浑还是活茬,都只能在凌晨3点半至早上7点半之间和黄昏时分进行,这两个时段既有光照,太阳光还不强。结晶需要稳定的外界环境,在日照充足的时段盐田都不会作业。

  现代营口盐业加快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的脚步

  “等到9月你再来,这里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那时是收盐的季节,这池子卤水都排空,露出10厘米多厚的盐层,再用输盐管道进行集坨,雪白的盐堆成小山,很多游客来拍照呢。这就是营口十景之一‘南滩夏雪’。”营口盐业有限责任公司纪委书记兼质管主任张进乐表示。

  此时,被晒出的是盐的结晶体,还不是精盐。这些盐将被运往不远处的加工厂,进行融化并将其中的杂质进一步过滤再进行烘干破碎,才能变成家家户户常用的精盐。

  多年来,营口盐业出产的海花牌盐产品一直在东北地区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今年,营口盐业还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出牧民喜欢的大粒盐,老人喜欢的低钠盐、加碘盐,便于腌制咸菜的洗涤盐等,深受北方消费者喜爱。目前,企业的年生产加工量可达到8万吨。

  “盐滩由来已久,也在根据城市的发展随时调整,以前这一大片住宅区都还是盐场,盐场面积最大时是整个营口市区面积的2倍,最多时有1万多人在盐场工作。”张进乐指着盐场墙上的平面图说:“这可不是我吹牛,盐场的资料室内保存了从1953年以来,关于企业生产、建设等方面的所有详细资料。这些资料与盐滩、变电所一起被评为辽宁省级工业遗产。”

  由于企业办公场所即将搬迁,这些宝贵的资料被放置在24个铁柜中保护起来,当柜门打开的一瞬间,纸张中“历史”的味道扑面而来。“这是建设图纸、生产运营数据、人员简介……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当时的地形、面积、规模、技术指标、生产情况,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张进乐轻轻打开这些资料,盐场的历史展现在眼前。

  晒盐是辛苦、枯燥的工作,营口盐业也加快了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的脚步。目前,除了晒盐以外其他环节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

  “海盐是大自然赐给营口人的‘银饭碗’,我们一定把它端住了、用好了。”张进乐话语坚定。



1850021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