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蜜蜂汇智旗下
联系我们 / 18500214531

全盐产业信息网

全盐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全盐资讯 > 新闻快讯

中国五矿4万吨锂盐一体化项目关键配套工程正式开工

时间:2025-08-29 点击:18 【字体:

       8月11日,随着中国五矿所属青海汇信公司的大型摊铺机启动作业,这座总投资超 70 亿元的 4 万吨锂盐一体化项目关键配套工程正式开工。

       这条看似普通的管道,实则是破解盐湖提锂 "高能耗 - 低效率" 困境的核心密码,它将以每年24.85万吨的稳定供汽能力,为全球最大盐湖锂基地之一注入绿色动能,标志着我国盐湖提锂产业迈入 "集约供能、智慧管控、绿色低碳" 的新阶段。

       能源革命:从分散燃烧到梯级利用的范式跃迁

       在察尔汗盐湖此前的锂盐生产中,数十台分散燃气小锅炉星罗棋布,不仅热效率不足60%,还伴随着大量碳排放和热能浪费。中国五矿此次开工的蒸汽输送项目,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依托高效流化床锅炉构建的集中供汽系统,蒸汽在275~310℃的高温高压状态下输送,抵达用户端时仍能保持159℃、0.5Mpa的稳定参数,热利用率提升至85%以上。

       这种近乎完美的能源传递效率,相当于每年减少数万吨标煤消耗,其碳减排量相当于种植了百万棵成年乔木。

       项目的技术核心在于中国恩菲设计的 "三级能量梯级利用体系":首先通过流化床锅炉产生高温蒸汽满足锂盐蒸发结晶需求;中温段余热用于卤水预热工序;低温段则通过热泵回收用于厂房供暖。

       这种全链条能量循环模式,使每吨锂盐生产的综合能耗降至1.2吨标煤以下,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40%以上。

       在6个月的建设周期中,施工团队将克服高原冻土、强紫外线等恶劣环境影响,采用预制保温管廊和模块化安装技术,确保这条 "能源动脉" 在2026年初如期贯通。

       更具革命性的是项目的智能管控系统。通过布设500余个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结合 AI 算法实时优化蒸汽分配,可实现不同生产环节的动态供能调节。

       当吸附提锂装置需要瞬时高温时,系统能在30秒内完成蒸汽压力提升,这种响应速度较传统锅炉系统提升了10倍,完美适配 "连续离子交换移动床 + 膜耦合" 核心工艺的能源需求。

640 (2).jpg

       产业协同:五矿系军团的一体化作战实践

       4万吨锂盐蒸汽输送项目的开工,彰显了中国五矿 "全产业链协同" 的独特优势。这场涉及27个单体建筑、35000㎡超大规模厂房的工程战役中,中国五矿调动了旗下中国盐湖、中国十七冶、中国恩菲等多家单位组成 "联合军团",构建起 "设计 - 施工 - 运营" 三位一体的作战体系。

       中国恩菲作为总设计单位,不仅完成了蒸汽管道的热力计算和路径优化,更创新性地将BIM技术与物联网结合,在虚拟空间完成了数万米管道的碰撞检测和压力模拟,使现场施工效率提升30%。

       中国十七冶的工程专家团队则针对高原施工特点,开发了 "低温焊接预热工艺",确保在昼夜温差达25℃的环境下,管道接口的密封性仍能达到百年工程标准。

       这种跨单位的技术协同,使得项目土建施工进度已完成75%,27个单体建筑提前实现封顶。

       在青海汇信的调度中心,一块实时更新的协同管理看板上,清晰显示着各参建单位的进度节点。通过 "日调度、时反馈" 机制,吸附提锂装置的设备到货率已达95%,起重设备全部就位,为蒸汽系统与生产装置的无缝衔接奠定基础。

       这种高效协同模式,正是中国五矿将矿山建设经验跨界应用于盐湖开发的典范,预计使项目整体投产时间较行业常规缩短6个月以上。

       战略突围:从资源大国到技术强国的关键一跃

       察尔汗盐湖蕴含着我国最丰富的盐湖锂资源,但长期以来受限于技术瓶颈,锂资源利用率不足30%。中国五矿4万吨锂盐项目的配套蒸汽工程,将与已完成中交的吸附提锂装置形成 "黄金组合",使锂收率提升25%,单吨生产成本降低1.2万元。

       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和2万吨氯化锂,使中国五矿在国内盐湖提锂市场的份额从8%跃升至15%以上。

       在全球 "锂资源争夺战" 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该项目的技术突破具有特殊战略意义。其采用的低能耗工艺使产品完全符合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的碳足迹要求,为我国锂盐产品进入欧洲高端市场打通了绿色通道。

       同时,项目规划的光伏绿电应用、太阳光集热制热水等绿色技术,将逐步实现 "零碳提锂" 目标,这对于我国在新能源产业链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至关重要。

       中国五矿正通过该项目实践 "三步走" 战略:短期依托察尔汗盐湖形成4万吨产能,中期将技术输出至非洲、东南亚锂资源项目,长期到2030年形成20万吨全球锂盐产能规模。

       这条4.1公里的蒸汽管道,恰如串联起这一战略的关键链条,它输送的不仅是热能,更是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竞争中的核心技术底气。

站在察尔汗盐湖的盐滩上,远眺正在建设的蒸汽管道工程,让人联想到不久前中国中煤突破2000米深地竖井的壮举。

       从深地开采到盐湖提锂,从黑色能源到绿色材料,中国矿业企业正在书写资源开发的新篇章。

       这条钢铁管道将与深地竖井共同构成我国新能源产业的 "正负两极",一端深入地球深处探索资源潜力,一端在高原盐湖践行绿色发展,共同支撑起 "双碳" 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大业。



18500214531